参考如下论文2017年最新版: Speed/accuracy trade-offs for modern convolutional object detectors
本文的目的就是在给定设备与平台的前提下,帮助选择一个合适的检测框架,能够实现速度、准确度、内存的多方面平衡。
Google Research搭建了三种通用检测框架:Faster R-CNN, R-FCN and SSD,
近几年目标检测领域突飞猛进,Faster R-CNN, R-FCN, Multibox, SSD and YOLO等检测算法都足够好,可以放在实际应用中。 可是实践者还是很难决定到底在什么时候取用哪种框架比较合适。 mAP不能告诉你所有的事情。
受分类网络启发,从RCNN到Fast-RCNN,再到后来的Faster-RCNN。这里RCNN到Fast-RCNN都是在神经网络之外提取的候选区域,Faster-RCNN则是在神经网络内部提取的候选区域。 这些工作中比较典型的,就是图像上的一系列不同的空间位置、不同尺度、不同的长宽比例的盒子,来充当“anchor”、“default boxes”“priors”。 于是一个训练模型在一个锚点需要预测两种信息: (1)为每一个锚点预测一个类别; (2)为每一个锚点预测x与y方向的偏移量,来确定bounding box; 这个anchor策略使得目标检测的精度与计算量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优化。 例如在multibox中,这些anchors是通过对groundtruth中的bounding box聚类得到; 在这篇文章中,主要研究三种基础架构:Faster R-CNN, R-FCN and SSD 为了更科学地对比,将meta-architecture 从 feature extractor中剥离出来。